金融机构实施金融服务外包具有四方面的比较优势
一是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优质资产率。
基于成本管理的需要,金融机构把部分缺乏经验、研发周期长且初次投人大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化机构去完成,由于专业化服务机构有着比较丰富的从业经验以及占有相对优势的资源和信息,可以有效地解决金融机构初期直接投入(主要指数额比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信息系统运维和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减少非生息资产,增加流动性,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将某些固定成本业务转变为可变成本业务,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业务创新。而对于外包服务商,他们可以通过专业化服务实现规模经营带来的规模效益,从而获得双赢,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二是加强风险控制,实现风险转移。
由于外包环境和市场因素的不确定性以及自身认知能力的时滞、决定了金融机构经营和决策的复杂性,如何实现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三性”统一,有效防范和规避在经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的操作风险和技术风险,业务流程外包不失为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通过资源外向配置和业务外包,银行可以与外部合作伙伴共同分担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风险转移,更灵活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三是集聚优质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
随着市场的细分和技术的进步,金融机构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集中优势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就显得尤其重要。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消费者消费需求由“趋同”向差异化的转变,使任何单一机构要想在整体市场上取得全面的竞争优势已经非常困难。在我国,金融机构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进程中,其经营方式将逐步实现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优质客户群体、市场应变能力和技术创新手段日益成为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竞争形态的转换,一方面促使金融机构努力改进内部组织流程,以提高对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变化的灵敏度;另一方面则要求重新审视在金融产品价值链上的增值优势,确立其核心业务范围,以便于将有限的优质资源集中到该领域,建立具有比较优势的核心竞争力业务平台,而附加值较小的事务性或准事务性工作则可以通过外包方式来完成。
四是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增强市场竞争力。
衡量金融机构竞争力或者说金融产品创新能力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信息化发展程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和使用情况。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突破技术储备和人力资源匮乏的瓶颈,实现金融服务外包将是一种选择。随着金融产品创新对金融电子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外包战略在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的将依托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尽快增强金融机构进入市场的竞争力。在金融机构资本结构的调整优化的使得单位产品所承担的固定成本比例有所下降,这为其采用主动性的价值战略创造了条件。外包业务将逐步实现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变。外包服务在引进**的专业技术以及产品创新能力的也将获得供应商包括管理理念在内的智力投资,实现金融机构仅靠自身条件在短期无法实现的新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展。
金融服务外包是资金、技术、人力密集型的新兴朝阳产业,是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选择服务外包的主要原因:一是降低交易成本的需要;二是社会分工的需要;三是委托代理关系的深化;四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